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文论】郑寅珑、佟君:《源氏物语》对“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的接受研究

日本学刊 2023-03-26
郑寅珑和佟君在《日本文论》2021年第1辑(总第5辑)发表《<源氏物语>对“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的接受研究》,第36-55页。


郑寅珑和佟君认为,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时深受中国典籍影响,其中,头弁朗咏“白虹贯日,太子畏之”一句汉文该做何解读,自古以来便争论颇多。此句出自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最早见于《史记》,以荆轲刺秦王的典故为背景。根据研究,《河海抄》的注释最为关键。第一,关于“太子畏之”的“畏”,中国古代学者有“畏惧”与“怀疑”两种解释,而《源氏物语》语境下当理解为“畏惧”,不过邹阳原意当为“怀疑”。第二,关于“白虹贯日”,邹阳认为上天被荆轲的精诚所感动,因此出现“白虹贯日”的吉兆,而在《源氏物语》中暗指光源氏想谋害朱雀天皇。据此可知,朗咏者头弁误读汉文,将歌颂反抗暴政的典故理解成“以下犯上”。紫式部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呈现以右大臣一族为主导的朱雀朝的乱世景象。不过,前人并未提及,与通行观点相反、断章取义式“误读”也有可能是《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本人的无心之失,只是现今并无实证。《源氏物语·贤木》中头弁吟咏的“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该如何解读,日本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自古至今的注家、研究者在“白虹贯日”的天象寓意、“畏”字的理解以及人物对应关系的解读上异见横出,值得系统梳理探讨。研究回顾古注释书及先贤研究极大地丰富了解读的可能性,如果在此基础上要提出新论,则至少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太子畏之”的“太子”指谁?“畏”为何意?第二,“白虹贯日”之象征为何?第三,头弁之意为何?与中国典籍有没有出入?第四,紫氏部此处书写有何寓意?二、“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的出处、原意及分歧(一)“白虹贯日”:凶兆还是吉兆?据考,此句最早见于《史记》所载汉代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汉书》《文选》等典籍中亦有同类记载。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颜师古《汉书注》及李善《文选注》皆认为“白虹贯日”即一种天象。然而,“白虹贯日”原本为君王受到危害的凶兆,晋唐之人却广泛采纳了荆轲“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应劭)的说法。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叙事中,燕丹与荆轲并不是企图谋反的乱臣贼子,而是勇于反抗暴秦的悲剧英雄。因此,“白虹贯日”虽然为凶兆,但在荆轲刺秦的典故中成为义士感动上天的经典意象。(二)“太子畏之”:恐惧还是怀疑?“畏”字见解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畏惧”,即太子丹有畏惧之心,以《烈士传》“见虹贯日不彻”为代表,司马贞、李善同;二是“怀疑”,即太子丹怀疑荆轲不去刺杀秦王,意即怀疑荆轲有畏惧之心,以《史记索隐》引王劭之语为代表,颜师古同。根据上下文意,应作“怀疑”解。然而,《源氏物语》取“畏惧”义,与邹阳原意不合。三、“白虹贯日”天象在平安时代的意义“白虹”在日本古代作为不祥之异象被普遍认知,“白虹贯日”依然象征对君王不利的凶兆。头弁一方面以“白虹贯日”暗示光源氏一派有谋反之意,另一方面则以绝对的自信表示“你们的谋反必败,最后只落得恐惧担心的下场”。至于日向福等主张的“虹蜺主内淫”说,解释此处并不准确。四、燕太子丹、荆轲及秦始皇在平安时代的人物形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随着《史记》《燕丹子》等典籍传入日本后,关于燕太子丹、荆轲及秦始皇三人的形象多见于时人之记载,与中国传统典籍的记述基本一致。分析可见,首先,荆轲作为侠士广为人知;其次,秦始皇的暴虐形象深入人心;最后,燕太子丹典故的化用更为复杂,与一条天皇时期最大的政治动荡“长德之变”有所联系。光源氏与藤原隆家分别在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中被比作燕太子丹,从而形成物语与现实之间的互文,使物语内涵更具深意。

头弁所言“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的意思是:“你(光源氏)作为臣子意欲对朱雀天皇行不轨之事,但如同燕太子丹恐惧刺秦失败那样,你也不会成功的。”然而,头弁的朗咏虽然达到了他想要刺激光源氏的效果,却是不恰当的,只是因为这句话语义所指向的燕太子丹与秦王的故事为当时日本贵族所熟知而已。秦王的暴虐、荆轲的忠义、燕太子丹的忧愤与不安乃是中日文献共同呈现的,也是平安朝日本贵族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内容。头弁无视已有的历史叙事传统,将歌颂反抗暴政的典故理解成“以下犯上”,可见他作为右大臣家族的后起之秀,器量、学问却极其粗浅,与受文人仰慕爱戴的光源氏形成了鲜明对比。紫式部仅仅用一句汉文朗咏便成功塑造了头弁这一人物,也是见微知著,足以想见以右大臣一族为主导的朱雀朝的乱世景象。除此之外,前人尚有一点还未论及,即此处误读是紫式部故意而为,还是无心之失?本文遵循研究学史的通行观点,认为乃是紫式部为塑造头弁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为整体故事做背景铺垫而有意预设了一种误读。不过,根据抽丝剥茧的层层分析可见,紫式部本人犯错误用也是极有可能的。当然,这也仅是一种可能,现今并无实证。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保存二维码到相册,打开App扫码可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文论》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实习编辑徐滕博雅整理)

▼往期精彩回顾▼   

李乾、李坤:日本儿童版《防卫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与消极影响

苏杭、于芳:日本强化供应链安全保障以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日本文论】吉川敏子:日本女帝研究

扫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您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